本院概况
天津药业研究院前身是天津药业集团技术开发部,1997年被认定为天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00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设有国内唯一的甾体药物研发为主的博士后工作站,2002年10月由药业集团内部四家公司(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药业集团、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天安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天津药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根据集团公司的总体战略部署,为提升集团公司的研发能力,研究院被规划为药业集团的研发中心平台,成为天津药业集团直属子公司,2007年10月研究院成功注册天津滨海新区,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研究院在开发区西区金耀生物园内正式运行。
一、公司的研发条件。
研究院现坐落滨海新区西区,规划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拥有一座6200平方米的科研及管理2座大楼,内设化学合成研究室、固体制剂研究室、液体制剂研究室、生物工程及酶制剂研究室、天然药物研究室及中试工程研究室、结晶学研究室、质量分析研究室等,配备了大量的进口设备,其中包括进口化学合成器、流化床、包衣机、压片机、多功能微量罐装机、液相色谱仪、气象色谱仪、冷冻干燥机、发酵罐等仪器设备,居国内一流水平,其中多功能微量罐装机为国内第一台。
研究院设有情报信息研究室,设近350平米的书库及电子阅览室,专门负责图书信息建设,已拥有各种文献、图书资料近102000册,其中包括1907年到现在的全套CA期刊,并与国家图书馆、天津药物研究院、军事医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医学部图书馆达成协作伙伴关系,共享数据库,拥有各种数据库30多个,可随时关注国内外最新科研动态,形成一个集互联网检索、图书查阅为一体的现代化信息检索中心。
研发中心将在现有机构的基础上,增设新药筛选实验室、新药确证实验室等,并配套高端仪器,完善组织机构、健全科研体系,集新药研发、设计筛选、结构确证、杂质分析以及结晶研究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公司将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每年将产品销售收入的5~7%用于科技投入,为科研开发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公司的人才支撑。
公司现有职工90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75人,占公司职工总数的83%,其中2人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6人入选第三层次,大本以上学历人员占公司职工总数的67%,博士4人,硕士1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36人,为进一步壮大科研力量,公司将不断面向社会招聘高级研发人才,以便为公司储备更多的人才。
公司坚持以科技进步引领企业发展进步,以创新人才培养支撑企业发展,对研发团队采取各类培训,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实行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评价体系,采取课题承包方式,特题特薪的激励办法,完善激励机制;搭建职业发展通道,提供不受行政体制束缚的广阔的晋升空间,实行“创新人才特区”政策,提供全面的服务保障,在资金投入、工作模式、生活待遇等方面享有优先性和特殊性,激发科研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公司科研成果的加速转化。
三、公司的科研技术储备。
研究院的科研工作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战略规划,确立以甾体激素类药物和氨基酸类药物为主要研发方向,领域涉及药物合成、制剂、分析、生物工程等,以国外到期专利、国外即将上市或国外上市国内空白的产品和公司现有产品的工艺改进作为研究重点。作为药业集团的技术中心,研究院承担了集团内的前瞻性课题、工艺改进、新产品研发等任务,逐步成为国内领先的甾体和氨基酸药物研发机构。成立五年来,研究院共开展项目研究140多项,承担国家、天津市市级研发课题20余项,截止到目前已有42个项目在集团内部转让并全部实现产业化生产,申报发明专利53项,获授权6项,取得新药生产批件9个,临床批件12个。
2004年研究院承担的“孕甾环氧物合成新工艺”和“螺内酯”项目获天津市技术创新优秀项目一等奖和三等奖;2005年“丙酸氯倍他索”项目获天津市技术创新优秀项目二等奖;2006年承担的高新技术出口项目“泼尼卡酯”通过商委验收;2007年“地塞米松系列产品脱水环氧工艺” 获天津市技术创新优秀项目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地夫可特”项目获天津市技术创新优秀项目三等奖;2007年承担国家重点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甾体创新药物研发平台建设”和天津市重点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化学药物创新研发平台建设”;2009年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化学制剂中试平台建设”项目,研究院将继续积极创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研究院将本着集团公司“做实、做强”金耀集团的发展战略,解放思想,积极创新,做集团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实现集团“又好、又快”的发展贡献力量。